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联合主办 || 2023全国第十届中国体能训练科学大会论文征稿通知

_0
_1
_2

12月2-3日

会议形式:现场或线上汇报分享

会议直播:中国知网(CNKI)全程直播
论文收录:所有录取论文,中国知网全文收录
论文集出版:维泽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ISBN书号)

推荐期刊发表:会议结束,优秀论文可推荐至知网收录期刊发表


第十届体能科学大会智慧工程征稿通知.png

第十届科学大会征文通知.png

各有关单位、体育工作者、大学生、研究生:

为了全面贯彻《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及《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推进健康中国的社会化进程,数字技术与传统体育融合发展的智慧体育科技,已成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健身需求的路径和重要渠道。让体育在时空条件、信息资源、运动形式及运动体验等方面得到极大的拓展和丰富,破解了传统体育运动的诸多限制和不足,大大提升了大众参与体育运动的趣味性、便利性和普及度,让人们更科学地提升体质健康水平和运动表现能力,更健康地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感。为此,我们将于2023年12月2-3日在广州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全国第十届中国体能训练科学大会优秀科研论文报告会。
本次大会由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教育部主管的全国性一级社会组织)、中国班迪协会(国家体育总局主管的全国性社会组织)以及广东省体能协会联合主办,广东恒春体能科学研究院、重庆市培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大会以“智慧体育,健康中国”为主题,届时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作大会专题报告,大会还将邀请优秀论文作者就相关领域研究成果与最新研究进展作大会主题报告和大会专题报告。
热诚欢迎从事智慧体育工程、体育和体能科学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高等院校师生,科研院所、中小学、幼儿园、教培机构等体育科技工作者和广大体育从业者,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相关研究工作者等积极投稿并参会交流,让体育、体能科学研究成果服务于健康中国事业的发展历程。

会议具体相关事宜将另行通知。

联系人:唐老师:13229431416
        春春老师:15999981416

        申老师:023-81219499


231018.jpg

附件: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网址:http://www.chinawea.org.cn/)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CWEA)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全国重点科研院校、科研单位和众多著名教育家、科学家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共同发起,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核准登记、由教育部主管的全国性一级社团组织,是我国智慧工程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的最高学术团体。
成立背景
历经十年的筹备和实践,在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和优异的社会业绩的基础上,2005年9月6日,民政部正式以民函[2005]223号文批复同意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筹备成立。2005年11月18日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成立大会。在此前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以批示、题词、贺词等方式予 以本会亲切的关怀和支持。王光英、万国权、雷洁琼、程思远、李德生等同志以及张全景、徐冠华、刘恕等有关部委领导,也对研究会的成立给予支持和勉励,并寄予厚望。
宗旨和使命
宗旨:研究智慧科学,培育智慧人才,提高中华民族的智慧水平和创新能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使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坚持中国***的全面领导。以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认识主、客观世界的人文、科技知识和智慧积累为基础,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采集、整理、研究、传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智慧,揭示智慧规律,创立智慧科学,普及智慧知识,实施智慧工程,培育智慧人才,开发智慧经济,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而努力。
定位和价值
   研究会是政府部门、科研院校、企业、媒体和社会运用智慧创造文明、传播文明的桥梁和纽带,是智慧经济和创意产业的领航者。她兼具研究会和协会的双重功能,既有科研的任务,又有应用推广。因此,智慧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跨学科学界的、作用于社会各层面的大型系统工程。  
   智慧通过产生物质产品和产业来创造物质文明,通过产生精神产品和产业来创造精神文明。揭示和聚合人类智慧是为了服务于智慧人才的培养,服务于社会的和谐、进步和发展,服务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艺术、道德、法制等一切有益的事业。
   智慧已经创造了已有的文明,还将创造未来的文明,通过研究会的系统研究、努力探索和勤奋工作,智慧将最终为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繁荣和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做出贡献。 
业务范围
   包括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刊物编辑、业务培训、国际合作、咨询服务。
工作任务
(1)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开展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育和科研工作。实施智慧教育,即大成智慧学、大成智慧工程、大成智慧教育。
(2)社会工作和社会服务。开展教育、培训、论坛、策划服务等项业务,为社会各领域提供智慧服务,使之走上科学智慧的发展道路。
(3)为国家战略发展提供智慧方略。为中央和各级政府提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智库服务,重点是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方略,并继续承担国家和各级政府委托的科研项目。具体工作内容:组织调研评估,开展课题研究;开展智慧教育,培育杰出人才;发展会员,建立会员库;组建专家团队,建立专家库;开展科教活动,提高青少年创新意识;开展国际交流,促进教育和科技人才往来;编辑、出版智慧研究刊物、著作;制作智慧类节目;条件成熟时,筹办中国智慧学校、中国智慧基金会等。



中国班迪协会   


中国班迪协会(CBF)是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于2017年3月批准成立的体育社会团体,是中国冰球协会的下属协会。中国班迪协会是国际班迪联合会的副主席单位。




广东省体能协会

广东省体能协会(GSCA)是2015年12月在广东省民政厅注册成立的体育社会团体。
宗旨和使命: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党对本会工作的统一领导,围绕体能,服务大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全省体能工作者、爱好者以及关心、支持体能发展的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推动全省体能训练的普及和提高,为广东体能事业的发展积累必要的资源,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倡导公平竞赛,坚决反对使用***,弘扬体育精神,提高体能训练水平,促进体能事业健康发展,让体能训练惠及每一个人。
业务范围:制定标准、教育培训、认证教练、等级考核、评优表彰、赛事组织、会议展览、学术交流、新闻出版、图书发行等。

GSCA发展使命.png


组委会专家团队介绍

倪老师.jpg

倪俊嵘: 中国陆军特种作战学院(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学院)大校,教授。荣立三等功三次;特种作战学院军事体育教学与研究中心训练专家;教育部硕士生教材评审专家;中国田径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点评审组专家。军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撰写和参编著作教材30余部;学术论文多次荣获国家、军队级一等奖和二等奖,全军优秀教材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荣获四总部“教书育人突出贡献奖”。


王卫星.jpg

王卫星: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体育总局体能训练与恢复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高水平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广东省体能协会(GSCA)主席,中国班迪协会体能分会主席(CNSCA),中国体能协会主席(CHSCA-HK)。从1986年起分别担任田径短跑、跨栏、篮球、跆拳道、皮划艇、短道速滑、游泳、跳水、击剑、网球、足球等运动项目的国家队主教练或体能总教练,任我国备战2006年都灵冬奥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及2012年伦敦奥运会专家组成员。多次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其中《我国优秀皮划艇运动员训练创新与服务体系的建设》2006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了《体能—力量训练指南》、《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及《高水平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新方法》、《实用体能训练指南》;《中国篮球体能训练指南》、《体能科学》编委会主任。


牛雪松.jpg

牛雪松: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体育学院体能训练中心主任。广东体能协会(GSCA)标准委员会副主席。备战2010年温哥华、2014年索契、2018年平昌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队体能教练、体能教练组负责人。十四年直接连续指导的运动员在四届冬奥会上夺得2枚金牌、5枚银牌、4枚铜牌,在世界杯、世锦赛中获得90多枚金牌、170多枚奖牌,其中连续指导训练的运动员徐梦桃、齐广璞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各获得1枚金牌。2022年全国最美教师、2015年和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获得者、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辽宁省优秀教师、2022年北京冬奥会“致敬耕耘”奖获得者、第22届冬奥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先进个人、中国冰雪项目先进个人、2022年感动沈阳十大人物、辽宁省首届优秀研究生导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能训练分会常务委员、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体能训练培训专家组成员、备战米兰冬奥会和巴黎奥运会体能训练专家组成员、备战巴黎奥运会医疗康复专家组成员。


徐晓阳.jpg

徐晓阳: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体育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体能协会(GSCA)副主席,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编委等。主编《营养学》、《运动生物化学》等(副主编)著作5部。从事运动营养、运动负荷的生物学适应、运动对骨骼肌机能影响等方面研究。

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广东省高等学校第四届省级和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多次获国家体育总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南粤体育新苗奖、获华师“星光为了明天”教学奖教师双语教学竞赛三等奖及华师校级观摩。


董德龙.jpg

董德龙:博士,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鲁东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广东体能协会(GSCA)标准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班迪体能分会(CNSCA)副主席,GSCA中国体能教练培训专家,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培训讲师,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培训讲师,国家体育总局精英教练员双百培养计划(2018-2020)男子自由跤团队成员,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支持计划团队负责人,国家一流课程(《田径》)负责人,担任烟台橄榄球、赛艇皮划艇等多支运动队的体能训练指导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服务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山东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省部级课题5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获省级2等奖1项,省级3等奖1项;在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等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体能科学》副主编。


韩老师正装.jpg

韩春远: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学院(现特种作战学院)军事体育学硕士,北京体育大学体能博士、北京体育大学与哈尔滨体育学院联合体能博士后;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体能教练;广东省体能协会(GSCA)常务副会长、秘书长,中国班迪协会体能协会执行主席(CNSCA),中国体能协会副主席(CHSCA-Hong Kong),澳门体能协会副主席(MSCA-Macao);主编《实用体能训练指南》、主编《中国少儿体能训练与评估指南》、《中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指南》专著、《中国篮球体能训练指南》副主编;《体能科学》主编。多次主持、参与了国家科技部、国家体育总局及广东省体育局等各类研究课题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曾任北京冬奥会体能教练以及国家女足、网球、篮球、跆拳道、田径、击剑、雪橇等项目体能教练;广东省激流回旋、皮划艇项目体能教练;国防科技大学、陆军工程大学及特种部队等体能教练。


武大伟:博士,副教授,哈尔滨体育学院硕士生导师,国际班迪联合会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班迪协会秘书长;曾任雪橇国家队中方教练、北京2022年冬奥组委体育部雪橇项目竞赛副主任;雪橇项目国际级裁判(RD),单板滑雪国家级裁判。


钟少婷.jpg

钟少婷国际健将,女子400米接力全运会冠军,国家级田径教练员,三级教授,广东省女子短跑组主教练,华南理工大学外聘硕士生导师,中国班迪体能协会副主席(CNSCA),GSCA田径体能专业委员会顾问,GSCA中国体能教练培训专家。所带运动员获奥运会第六(梁小静),青奥会冠军(梁小静100米)、全运会冠军(莫家蝶400米栏冠军;梁小静100米接力冠军;汤晓茵、陈静文、陈燕梅、邱洁辉等400米接力冠军),以及世界杯第二、亚洲冠军、亚锦赛冠军等。主持厅局级课题6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2部。


杜熙茹.jpg

杜熙茹:广州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学院三级教授、博士、上海体育学院外聘博士生导师,广州体育学院与泰国吞武里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导师;广东体能协会(GSCA)残障儿童专委会主席;主要从事休闲体育、女性体育、适应性体育的教育教学、科研及社会工作,曾担任广东省体育科学学会理事,现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省部级优势专业带头人、省美育教育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CSSCI及核心期刊36篇,EI及SCI论文近10篇。主持体育总局社科课题、广东省社科等省部级课题9项,20余项厅局级课题、发明两项实用新型专利;主要参与2项国家级社科课题、5项体育总局体育社科研究课题、3项省科技厅课题,出版专著与主编教材12部。同时有多篇科研论文被国际性论文科研报告会收录等。


宋绍兴.jpg

宋绍兴: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乒乓球国家级裁判。曾任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首席教授、运动训练专业学科负责人。是华南理工大学“乒乓球”精品课程负责人。从事高校乒乓球专项教学38年,培养学生有多人、多次获全国、省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冠、亚、季军等;获广东省“南粤优秀老师”;“华南理工大学”教学名师“、“南光奖“、”教书育人奖“、”我最喜爱老师“等称号。


汪作朋.png

汪作朋:博士,基础医学在站博士后,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佳木斯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体育硕士学科带头人,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负责人。广东体能协会(GSCA)残障儿童专委会副主席;黑龙江省劳动模范。黑龙江省学校体育工作先进个人。主要研究方向青少年体能训练,幼儿体质健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国民族学研究会民族体育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人口较少民族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黑龙江体育科学学会体育信息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能分会委员,滑雪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沈志峰.jpg

沈志锋:陆军特种作战学院退役大校,军事体育学硕士,军事战术学博士, 副教授。广东体能协会(GSCA)军警体能专家委员会主席。从事国民体育教育、军队体育训练和合同战术、特种作战研究达30余年。先后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余篇,编撰教材、著作50余部,主持和参与各级各类课题10余项。现任《体能科学》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方淑环.jpg

方淑环:博士,副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2011年入职广州中医药大学以来一直从事中医药对衰老相关性疾病的研究,已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广东省自然基金、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等6项研究,已发表SCI论文20余篇,包括已在Mol Ther Nucleic Acids,Cell Death Dis.,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Chinese Medicine, J Biol Chem.,Mol Pharm.及J Cell Mol Med.等杂志发表通讯或第一作者SCI论文15篇,申请专利2项。






Annabelle Cummings
2025-02-06 15:44
深刻的思路观点,值得令人深思。
Sheldon Harris
2025-02-16 05:42
复杂的创新性作者,值得收藏。
Gregg Kreiger
2025-03-05 06:05
独特的分析文章,非常的引人入胜。
Cordia Goyette
2025-03-07 00:20
深刻的情感表达逻辑,非常的实用。
Webster Rowe
2025-03-10 17:10
实用的创新性逻辑,值得推荐。
Dean Wisozk
2025-03-13 01:11
复杂的情感表达逻辑,值得推荐。